嘴炮天团 发表于 2024-12-12 14:52:58

大雅大俗的迎客松


我觉得我们可以把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称之为古时候了。有时感觉比明清时期还遥远。


忘不了湖南宁远老城北门外那条蛇长的老街。那条通往广东新田太平中和的茶马古道;那千年百代人人们们足履出的青石板。
每次,我走进那条称之为“北门街”的胡同,去外婆家姐姐妹妹家,看见那些铺面的旧痕履新之杂然斑驳,心里就五味杂陈。
这该死的文化,碎了一颗单纯的心。
哦,还有更揪心的事。
每一次经过北门肖家欧家何家乐家,我都会在摄影家田俊家门口停下来。
那是画家田光淼的祖屋,铺面门有点好看气派的斗栱,直望进去,墙上有一幅水墨画,镜框的,《迎客松》,我感觉,稀奇,有钱,高雅,文化,有格……
我想近看,不敢进去!
那时,我初中毕业,十五六岁。
后来学画进了文化馆,认识了照相的田俊。田俊,帅哥,干净整齐的中山装,白色的衬衣领子露在领口,风纪扣严严实实,一双上海皮鞋,在那个古镇的石板上,咔嚓得让让那些乡村姑娘心惊肉跳。田俊当时在水市照相馆,一个山区集市上的照相馆。
因为田俊,城里美女们照相都去水市照相,人好,照相好。搞的宁远县照相馆凉了半截。
我遇到田老师,总说想去看看他家里叔叔那幅迎客松。他每次都爽快的答应,开惜,到他去世了也没有去成。
就像现在购房银行按揭三十年,你也不想想,三十年你还在吗?你不能总是参照宋美龄的岁数计算本身。
田俊先生走了!我当时在长沙。我只能在我的心里给他下半旗!
田俊,和先辈田淼先生一样,为我宁远的文化文明贡献了人生。




我昨天回忆画的《迎客松》
又半个世纪过去了。那棵迎客松还在我的心里。当时,新华书店全部是彩色印刷品,语录,李玉和杨子荣江水英,水墨画迎客松,已经是高雅了。后来改革开放,家庭饭店都是彩色迎客松,又俗了。
一棵迎客松,见证了时代变迁。
今天,不知道是为了谁?我提笔画迎客松,是为了纪念田家?那条曾经的茶马古道?水市?宁远古城门?还是为我的纠结翻过一页?不知道。
有使命感的画,多了思想,就少了笔墨。
记起吴冠中先生有句话:没有思想的笔墨,等于零。

作者:画家唐思源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大雅大俗的迎客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