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明顶村坐落于徐家镇政府驻地西北6.2公里处,西与车门口相邻,地势东北高西南低,属山区丘陵地带。全村现有30户,70人。
明崇祯年间(1628~1644年),夏文秀由夏村迁此立村。据传此地曾有寺庙,是风水宝地,村东有一土堆,形似一鼎,太阳初出,光照于土堆顶,故取名光明鼎,以示兴盛吉祥,后演变为今名。
光明顶村于1956年8月建立了党支部,革命战争年代,夏云考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。
光明顶村现有耕地140亩,山峦200亩,经济以农业为主,主要种植小麦、玉米、花生等粮油作物,栽培苹果、梨、樱桃、板栗等干杂果,部分村民从事养殖业,主要养殖貂、貉、猪等。
村西原有一座葬神塔,据传,此处原有庙宇,后不知何故,庙宇被拆除,所有神像埋于地下,上修一座塔,名曰葬神塔,此塔有8个面,共10层,高约10米,毁于“文革”期间。
建国前,该村利用家庙建小学1处,共有校舍3间,有教师1人,学生10名,采用的是复式教学,后学校被撤并,本村学生到车门口、西峒岭等学校就读。现在学生全部到徐家初级中学(九年一贯制)就读,小学生有校车接送。
1968年,修建了占地300平方米的大队部,现一部分出租,另一部分作为村委会办公室。
2012年,投资0.6万元,对村委会办公室进行整修,更换门窗,添置桌椅等办公用品,设有办公室、党员活动室、娱乐室等家室,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得到改善。
光明顶村位于山里,三面环山,相对偏僻,环境较差,以前道路狭窄崎岖,行走不便,土地地块小,不利于耕作。在“学大寨”期间,对土地进行整理,小地块合并成大块地。1970年,修建梧桐夼塘坝,总库容达到3.65万立方米,2011年在村南修建了小平塘2座,全村大部分土地达到水浇条件。近年来不竭加大村内环境整治力度,2007年安装路灯3基;2009年硬化进村路,路面宽5米、长2千米,解决了出行难问题;2012年7月硬化村内主要街道,总长度361米、街面均宽4米,村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。
作者:二木先生说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