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 38|回复: 0

南谯楼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无聊
    2024-3-6 13:39
  • 签到天数: 2 天

    [LV.1]初来乍到

    8

    主题

    23

    回帖

    155

    积分

    管理员

    积分
    155
    发表于 2024-3-5 09:57:3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  在歙县县城内。始建于隋末,为歙州(今徽州)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。南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,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。我们现在见到的南谯楼,是1997年,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的,它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,门阙为宋代风格。
    u=57738328,3791164812&fm=23&gp=0.jpg

      在歙县县城内。始建于隋末,为歙州(今徽州)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。后历代均有维修(据地方志记载,此楼宋、明二代多次重建)。楼三重三开间,高约20米,宽约15米,进深约10米。砖木结构,悬山顶,重檐高脊,紫墙青瓦。下为门厥,门阙宽4.5米,左右各有木柱13根。每根柱围1米余,每柱均呈10度左右斜倚墙壁,用以支撑大梁。虽历经风雨,多次修缮,但古制古风依旧,为江南一座有名的古谯楼。
    u=138752428,2462344555&fm=21&gp=0.jpg

    现存的南谯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,特别是其中的“排栅柱”,乃正宗宋代“营造法”,今已很难见到,而且歙县博物馆便在南谯楼中。里面展出了歙县历代文物,包括各朝各代的书画、瓷器、歙砚等。南谯楼,俗称24根柱。
    u=217772331,3833079434&fm=21&gp=0.jpg

    u=556347026,1446175164&fm=23&gp=0.jpg

       南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,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。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古建筑,就是当年徽州府的南谯楼。谯楼:古时建筑在城门上用以瞭望的楼,夜间在楼上击鼓报更,所以也称鼓楼。南谯楼始建于隋代末年,宋宣和年间重建,明弘治十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,中辟方形门阙(宋代风格),底层砖石台基,上木构高台建筑,二层楼阁,副阶周匝,悬山顶,型制奇特。唐代以前,城台均以土夯建筑,所以建筑门楼,必须在门阙靠壁立柱,南谯楼共立柱二十六根,中门阙门扇隐去二根,只显出二十四根,所以当地人。又称它为“二十四根柱”。古时楼上置有铜壶,用以滴漏定时,还有鼓具,以及察看星象推算历法的仪器。据说南谯楼历史上曾几经开关,原因是有位甚信风水的知府说,谯楼正门对着“五魁山”(谐音五鬼山),其兆不祥,会招灾引祸,便下令关了谯楼。继任的知府不信邪,下令打开城门……,关关闭闭,几经反复。我们现在见到的南谯楼,是1997年,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的,它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,门阙为宋代风格。
    u=909390106,1454090825&fm=15&gp=0.jpg

    u=1049508979,2372579444&fm=21&gp=0.jpg

    u=1676554967,1163783693&fm=21&gp=0.jpg

    u=4241401900,3516339916&fm=21&gp=0.jpg

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艺迪新品

    全国服务热线:9:00-16:00

    400-8888-000
    Copyright © 2001-2013 Discuz Team. Powered by Discuz! X3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