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收藏本站
请登录
立即注册
首页
Portal
论坛
BBS
关于我们
搜索
本版
文章
帖子
用户
请
登录
后使用快捷导航
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
每日签到
当前位置:
»
论坛
›
记忆徽州
›
徽州风采
›
南谯楼
收藏
0
回复
查看:
38
|
回复:
0
南谯楼
admin
admin
当前离线
积分
155
TA的每日心情
无聊
2024-3-6 13:39
签到天数: 2 天
[LV.1]初来乍到
8
主题
23
回帖
155
积分
管理员
积分
155
发消息
发表于 2024-3-5 09:57:38
|
显示全部楼层
|
阅读模式
在歙县县城内。始建于隋末,为歙州(今徽州)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。南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,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。我们现在见到的南谯楼,是1997年,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的,它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,门阙为宋代风格。
在歙县县城内。始建于隋末,为歙州(今徽州)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。后历代均有维修(据地方志记载,此楼宋、明二代多次重建)。楼三重三开间,高约20米,宽约15米,进深约10米。砖木结构,悬山顶,重檐高脊,紫墙青瓦。下为门厥,门阙宽4.5米,左右各有木柱13根。每根柱围1米余,每柱均呈10度左右斜倚墙壁,用以支撑大梁。虽历经风雨,多次修缮,但古制古风依旧,为江南一座有名的古谯楼。
现存的南谯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,特别是其中的“排栅柱”,乃正宗宋代“营造法”,今已很难见到,而且歙县博物馆便在南谯楼中。里面展出了歙县历代文物,包括各朝各代的书画、瓷器、歙砚等。南谯楼,俗称24根柱。
南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,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。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古建筑,就是当年徽州府的南谯楼。谯楼:古时建筑在城门上用以瞭望的楼,夜间在楼上击鼓报更,所以也称鼓楼。南谯楼始建于隋代末年,宋宣和年间重建,明弘治十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,中辟方形门阙(宋代风格),底层砖石台基,上木构高台建筑,二层楼阁,副阶周匝,悬山顶,型制奇特。唐代以前,城台均以土夯建筑,所以建筑门楼,必须在门阙靠壁立柱,南谯楼共立柱二十六根,中门阙门扇隐去二根,只显出二十四根,所以当地人。又称它为“二十四根柱”。古时楼上置有铜壶,用以滴漏定时,还有鼓具,以及察看星象推算历法的仪器。据说南谯楼历史上曾几经开关,原因是有位甚信风水的知府说,谯楼正门对着“五魁山”(谐音五鬼山),其兆不祥,会招灾引祸,便下令关了谯楼。继任的知府不信邪,下令打开城门……,关关闭闭,几经反复。我们现在见到的南谯楼,是1997年,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的,它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,门阙为宋代风格。
回复
使用道具
举报
返回列表
发新帖
高级模式
B
Color
Image
Link
Quote
Code
Smilies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
登录
|
立即注册
本版积分规则
发表回复
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底部导航
站点地图
百度地图
积分管理
我的权限
我的积分
积分规则
智币充值
关于我们
联系我们
管理团队
发展历程
安全保障
艺迪新品
全国服务热线:
9:00-16:00
400-8888-000
Copyright © 2001-2013
Discuz Team.
Powered by
Discuz!
X3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