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连日雨幕,总有晴朗。早晨细雨绵绵,终没能去户外晨跑。
回到家里开启室内晨跑模式,这是疫情时期的无奈之举,也成全了我锻练的目的。室内跑步受空间限制,只能原地踏步。房间里,阳台是最抱负之地,偶尔在客厅跑个来回,以缓解原地跑步的倦怠。完成了一个半小时的跑步,看见楼下走步的人,手里再未打伞,健身器材旁也有晨练着的人们。雨在不经意间停了。
信步到健身器材旁,做了必做的跑后拉伸动作。手机响了,两个同学相约去爬山。我没有放弃难得的机会,匆匆上楼吃早点、收拾背包,装水果和水等等。这般天气,心里还是嘀咕,不知如何穿衣。天气是突然下雨、降温的,还没能从温暖的气候中调整过来。最终还是穿了线衣线裤,再加保暖的冲锋衣和厚裤子,穿了徒步鞋,就匆匆下楼和两个同学碰面。
我们是坐出租车到滑雪场的消防通道爬兴隆山的。
路上,刚下过雨的路面并不湿滑,偶尔的地段却泥泞不胜,无法下脚。能看到上山的路上,有马子的脚印,那是附近的村民农闲时节靠游客骑马的营生。
兴隆山的美景是春夏秋冬,各有精彩,主色调的森林墨绿,没有因气温的变化而有丝毫变异,只是周边的杂树、野草、野花有季节的轮换,入春翠艳、夏季茂盛、秋季鲜花、野果竞相芬芳,同时也是气温湿寒,叶色渐枯,但能给人视觉的美妙,黄色、褐色、红色、蓝色、绿色等若干色种综合交织。冬季则是万木皆静,防火封山,一般人再不上山来。
前段时间是连日高温大旱,近几天又是连绵细雨,有间断,但又一连几日的天不清朗。走在兴隆山间,没有红叶的招展,只是秋季的摧寒,各色景致不是明朗,就是衬托着森林的秋之韵、秋之爽呈现在眼前。
在通往兴隆山的东山顶还有段距离,在路旁醒目处矗立着"刘一明真人墓"白底黑字的牌子,那是通往一代道教宗师刘一明墓地的岔路口。想必那里已经补葺完好,让来此山中游客瞻仰祀祭。
消防通道尽头是莲花峰顶,在通往峰顶的三叉道口,是兴隆山东山的木栈道尽处。那里确有一村民,守着装有马鞍的一匹白色骏马,且在那儿悠闲的等待着生意。那村民有70多岁,身着青色马褂,很是精神。
我们和那老者打过招呼,稍稍休息一下继续往莲花峰顶行进。在通往莲花峰的主路上,长满了荆棘杂草,只有两串人踏过的地方明显成路。莲花峰高、远,一般游人到东山木栈道处就止步了,莲花峰顶很少有人去走。
在通往莲花峰顶的路上,但见山峦叠嶂,深浅绿色将山林分割成错落有致的山形,美丽的景色就如同画家之妙手,一笔一笔勾勒出来的画卷。有的山形如同刀工切割整齐有致,自然界的景致不需要报答,却又如同现代科技造就,让人爽目,更让人惊叹。
约有40分钟的行程,我们才从东山岔路口到莲花峰顶。一望无际的"盆地",周围是景不雅观的矮形松树,还有参天的松柏,围绕在山顶边缘处。远不雅观山林叠翠,万嶂山峦,近不雅观犹如赛马场地,野草丛丛。草丛中有兰花的娇颜,幽然着芬芳。在山顶平滩处,草丛已成秋天的黄呈色,有半人之高,和着山峰周围的绿色,还有各色的红的、褐的、蓝的等色调,让身临其境的我们仨,忘记爬山的劳累,只是尽情的享受。
莲花峰顶,我已来过N次,对它并不陌生。今天,来到这里,我心中还有种奢望,就是寻找和挚友一起留下的踪迹。几年过去,长眠大地的挚友已无暇顾及这莲花峰之景了,但这里,的确在哪棵树下,我们嘻哈留照,挚友手执松榛的笑靥,还有我们背靠背坐在一起拍的照……。往事依依,都如在眼前。这里野草太茂盛,我无法再找到挚友曾经走过、站过、坐过的地!
今天,和同学一起,我们仨重游兴隆山、莲花峰,沿途风光无限,在走着、在感受、在回味,更是我心之所向,就是莲花峰都之行,虽然是物是人非,但我又确确实实再走了我和挚友曾经走过的路、走过的地,我仿佛真的看见了挚友在对我笑着说,要阳光,要灿烂…….
不能再述,完全泪目!
至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,我遥祝远方的挚友一切安好,他的离去是我永远的痛!
作者:温暖256653178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