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黟县西递村。地处县城东南,为中国传统村落、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西递旧称西川,因村内有三条溪流由东向西穿村而过,因而得名。又因村西有古代驿站“铺递所”,西递由此得名。
西递始建于北宋。据记载,鼻祖胡氏原为唐昭宗李晔之子,为避兵变,受朝廷重托,徽州人胡某秘密将皇子抱回原籍,将其改姓胡,取名昌翼。北宋时,胡昌翼五代孙胡仕良因公途经西递,见此地山水秀丽,土地肥沃,遂举家迁于西递,从此胡氏家族繁衍生息,至明清时达于鼎盛。因胡昌翼在后唐时考中过明经科进士,其后裔即以此支胡氏为明经胡氏。
村前的湖即为明经湖。
村前高耸的胡文光刺史牌坊。胡为西递人,于明代嘉靖年中举,担任过江西万载县县令。后担任胶州刺史兼理海运。再升至荆州王府长史。并授以奉直大夫、超列大夫的头衔。明万历年间御准建此功德牌坊,以表彰胡文光在任上对民众所做的善事。胡文光刺史坊与徽州各地多为“冲天柱式”的牌坊不同,其为“楼阁式”牌坊,可称之为牌楼。此牌坊石雕古朴精湛,造型富丽堂皇。
村口的七哲祠,本来奉祀的是宋元时期明经胡氏胡怀谷等七位经学名家,后来毁圮,现仅存门厅部分。据说以前的村中大祭在此进行。
村口明经湖畔的拥翠楼、秀华堂,始建于清光绪年间,是本地茶商大户胡蓍圃及其子孙在外经商发财后回到故里,先后所建的楼宅。
位于大路街上的追慕堂,建于清乾隆年间,是西递胡氏缅怀先祖祭拜先人的祠堂。
位于前街最开阔处的敬爱堂,为胡氏宗祠总祠。建于明万历年间,面积1,800多平方米。原为胡氏十四世祖的享堂,其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之间互敬互爱,特将享堂改建成祠堂,取名“敬爱堂”。
西递村四面环山,村落以一条大路街和前后两条沿溪街为主,构成街巷系统。所有街巷均以青石铺地。
主村道大路街的入口。
前街与前边溪相伴,街上有各式的店铺与民宿,颇有些艺术感。
后街与后边溪相随,比前街店铺少,清净许多。
前后街有巷弄连通。
村中的一些老屋改造成的店铺,时尚与古朴并存。
全村至今仍保留有各类明清民居300余幢。这些古民居风格独特,造型优美,为徽派建筑艺术的典范。其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庇护单位。
2000年,以西递、宏村这两座黟县古村的双子星座为代表,皖南古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西递景区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
作者:山水剧旁白 |
|